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我们要有这个自信!”同时,再次强调“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在科技工作者的盛会上,再次提出培养大国工匠的要求,充分体现出党和国家对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和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高度重视,将两支人才队伍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来对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在科学与技术融合度越来越高的历史新时期,技能人才和科技人才都是不可或缺的。
近年来,我国在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创新突破,都离不开包括技能人才在内的高水平创新团队的集体智慧,大批高技能人才承担着将研发设计转化为实际产品、参与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解决“卡脖子”问题等重要任务。可以说,如果没有一支高水平的技能人才队伍,再好的创意设计和科研成果也难以转化为实际成果。
那么,国家需要的大国工匠、技能大师从哪里来呢?
学者任秋君所著《大国工匠研究》一书中,对1995年至2016年评选表彰的230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44.4%的中华技能大奖获奖者为技工院校毕业生,特别是在2016年评选出的30名第十三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中,25人为技工院校毕业生,占比高达83.3%。大家耳熟能详的火箭焊接大师高凤林、雕刻火药的航天人徐立平、工人专家李斌、数控革新专家鲁宏勋等都毕业于技工院校。
2011年以来,我国参加了五届世界技能大赛,179名参赛选手中共有162名选手获得奖牌,其中,来自技工院校的师生数占获奖选手数量的60%以上,首次参赛即获得银牌的裴先峰、首枚金牌获得者曾正超、阿尔伯特大奖获得者宋彪都是技工院校培养出来的优秀青年技能人才。在去年12月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上,47%的参赛选手来自技工院校,近60%的金牌选手来自技工院校。这些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技工院校在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方面的绝对实力。
在当前中职、高职、职业本科等职业院校热衷学历体系构建,越来越多的职业学校学生追求升入更高一级学校获得更高学历的背景下,技工院校潜心于就业教育、能力培养,似乎显得有些“另类”,但正是这种差异化发展,才能让技工院校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潜在的大国工匠、技能大师。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技工教育要有培养技能大师的自信》